集团动态 丨 香山古城举办商户签约暨招商推介会,首批签22家商户签约入驻

日期:2025-04-18 来源:本站

4月18日上午,“焕新古城  商聚香山”香山古城商户签约暨招商推介活动在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香山剧场举行。活动现场,中山投控集团下属香山古城公司与22家商户签订入驻协议,签约商户涵盖非遗、老字号、酒店餐饮等多元业态,标志着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项目——香山古城活化项目驶入快车道,也为中山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焕新解密:文化为魂,稳步推进古城活化

中山投控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劲松致辞中指出,香山古城作为中山城市原点,承载870年历史文脉。深中通道开通带来新机遇,古城游客量逐步攀升,已成为湾区文旅消费热点。中山投控下属香山古城公司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合理规划业态,在市国资委、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和石岐街道的指导支持下,坚持“文化为魂、商业为体”的运营理念,成功打造中山百货等多个特色区域,涵盖特色餐饮、文创产品、民俗体验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优质商户入驻。

“当前,我们正快马加鞭、全面推进香山古城焕新的招商深化工作,今天签约的22家优质商户中,包括非遗工作室、老字号、特色餐饮、文化体验等商家,未来将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文化体验,更大程度提升古城的人气和影响力。”中山投控未来也将继续加大对古城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优化营商环境,为商户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古城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文旅商业地标。

石岐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成彬在致辞中回顾了街区的历史沿革。“1998年,孙文西路成为中国首条步行街,但近年来因基础设施滞后逐渐沉寂。如今,我们要用‘绣花功夫’让老街重焕生机。他介绍,近年来,按照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石岐街道联合中山投控等兄弟单位,投入大量资源推进香山古城活化。目前,孙文西路主街地下管网升级、中山百货大楼修缮等工程已完工,香山剧场先行启用,“五一期间局部开放区域将展示灯影花、古旧老物件等亮点,国庆前整街将有望全面对外开放”。

对于香山古城片区的未来规划,徐成彬描绘了更宏大的蓝图:烟墩山片区将参照重庆洪崖洞模式,打造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地标;仁里街、山凤街等周边区域将联动改造,形成“一山一湖一广场”的回环式文旅动线。“潮州古城是我们对标的项目之一,我们要让孙文西路成为大湾区文旅新名片。”他坚定表示。

“保护历史建筑是底线,活化利用才是关键。”香山古城公司董事长许刚在招推介中详细阐释了项目的运营逻辑。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已进入收尾阶段,签约商户面积达2.2万平方米,占接收商业面积的76%。在招商策略上,公司制定了“黑白名单”机制,优先引入非遗、老字号等文化传承类业态,并划分国风商业区、活力香山区、休闲风情区三大主题板块,确保业态与街区历史肌理深度契合。

对外界关注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平衡”问题,许刚强调,所有改造均遵循文物保护法规,“修旧如旧”保留建筑原真性,同时通过“一栋一策”盘活空间。“例如在街巷阳台引入青创工坊,在屋顶打造沉浸式体验区,让老建筑‘长’出新功能。”此外,街区将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整合线上营销、游客服务、物业运维等功能,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

谈及长远目标,许刚信心十足:

商户签约后,将依据改造进度,于五一之后进场装修。待整体改造完毕,预计年客流量超500万人次。我们不仅要让香山古城成为中山文旅消费热点,更要将其打造成湾区文化地标,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字名片。我们不仅要让香山古城成为中山文旅消费热点,更要将其打造为湾区文化地标,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企业家“回家”:根植情怀,共筑未来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刻着我的童年记忆。”深圳谭厨中山菜餐厅创始人、董事长谭子滔站在签约台前感慨万千。作为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中山人,他创立的谭厨以中山菜为招牌,如今带着“回家”的迫切心愿,成为首批入驻孙文西路步行街的商户之一。“从小在孙文西路长大,这次回来不仅是为了开店,更是想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尽一份力。”他说道。

同样满怀“乡情”的还有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志均。20世纪80年代,咀香园从孙文西路附近的长堤路起步,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长为中山传统美食的代表品牌。“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文旅迎来黄金机遇,我们选择回归发源地,既是传承,更是创新。”他表示,未来将把工业旅游与文创结合,通过沉浸式体验“讲好中山故事”。

活动现场,“回家”成为企业家们的高频词。多家签约商户负责人坦言,孙文西路的改造不仅唤醒了城市记忆,更以清晰的业态规划和政策支持,为商业与文化融合提供了沃土。“在这里扎根,就是与城市共成长。”中山市商业协会副会长黄展毅如是说。


业态亮点:古今交融,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以文化为核、体验为翼,游客将在一步一景中触摸历史与潮流的碰撞。”石岐个私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松向笔者描述了一幅孙文西路未来的场景。

今后的孙文西路将如何“出圈”?

从招商成果中可以窥见端倪:

1、非遗技艺与老字号品牌成为街区的灵魂标签。

“香山刺绣”非遗工作室将开放刺绣技艺展示与体验课程,游客可亲手参与扎染、陶艺等传统手作;中山老字号“咀香园”不仅延续杏仁饼的经典风味,更推出文创礼盒、DIY工坊等新玩法,将传统美食转化为文化符号。街区还引入国风旅拍、古装剧本杀等沉浸式项目,通过场景化互动,让静态的历史“动”起来。

2、美食是串联乡愁的纽带。

步行街汇聚中山地道风味与湾区网红品牌崖口煲仔饭的焦香米粒、石岐乳鸽的酥脆外皮,唤醒本地人的味觉记忆;紫宝甘栗的甜糯、澳门手信“澳茗园”的葡式蛋挞,则吸引年轻游客打卡尝鲜。为强化美食的文化属性,街区计划举办“中山味道”主题市集,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传统小吃,让“吃”升级为一场文化溯源之旅。

3、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充满巧思。

通过“一栋一策”改造策略,街巷深处的旧宅变身为青创工坊,屋顶天台开辟出星空咖啡厅,闲置阁楼改造成微型沉浸式剧场。东段先行开放的香山剧场已试水“非遗戏曲夜”,未来将常态化举办文化沙龙、艺术展览;中山百货大楼修缮后,首层引入文创集合店,楼上空间规划为“中山记忆”主题展馆,用光影科技重现街区百年变迁。

孙文西路的焕新,不仅是单一街区的改造,更是中山市推进“百千万工程”、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落子。石岐街道与中山投控集团在签约仪式上明确表态,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导入集团资源助力招商运营。而随着深中通道通车,中山与大湾区城市的“同城化”进程加速,文旅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条老街的复兴,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乡愁与抱负。 当历史文脉与时代机遇交织,孙文西路步行街正以“古城焕新”之态,书写中山文旅的崭新篇章。


- 转载自 南方+ -


供稿  中山投控办公室

编辑 丨 王诗钰  卓巧燕

一审 丨 许   刚

二审  曾令元

三审  程高山